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一、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就是对人要有礼貌。居上不宽,居下不怨,在团队中不要过分突出自己,更不要背后议论别人,说话要文雅而且委婉,态度要恭敬,一个人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往往影响人际关系。因此无论去哪都要有礼貌,用礼仪去规范言行。

二、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走路要轻盈、目视前方、不左顾右盼,不要踩草坪、不要跨越绿化带;问路要面向对方,一般用征询、请求的语气:“请问去某某地方怎么走”,在被问及之前,不要在路上久留,若对方指路时,要好好谢意;乘公共汽车要先下后上,让老人、孕妇、抱小孩的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务员要主动给这些乘客让座;购物时不要围观、插队、要排队买票,购物后不要乱扔废弃物。

三、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主要包括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规范。家庭成员之间要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孩子有错要批评教育但不能打骂,更不能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老人是家庭中最富有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应当得到尊重和敬重;经常关心家人的需要和爱好;安排好家人的工作和生活。在家庭餐桌上要尊老爱幼,要给长辈先夹菜;如果有来客,要先请客人就坐;客人来访时要主动端茶倒水;客人要走时要送出门外并说“再见”。

四、学校礼仪

学校礼仪主要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和遵守会场秩序等方面。见到老师要问好;进办公室要敲门并说“报告”;进出校门时不要随意出校门或走“捷径”;进入会场后不要大声喧哗或随意走动;主席台或讲台上的领导或发言人讲话结束时要用掌声鼓掌致谢;观赏体育比赛时不要起哄;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或玩弄手机等通讯工具。

五、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主要包括衣着整洁得体,待人接物谦虚热情,文明用语、站立端庄大方等。小孩子贪玩是很正常的,但要注意整洁和卫生;孩子的书包要轻拿轻放;女孩子不宜穿吊带衣和超短裙;不要佩戴太夸张的饰品;说话时不要唾沫四溅;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并说“对不起”;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讲话。

相关文章